|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You already know Dokkio is an AI-powered assistant to organize & manage your digital files & messages. Very soon, Dokkio will support Outlook as well as One Drive. Check it out today!

View
 

15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楊聰榮 Edwin Tsung-Rong Yang 11 years, 1 month ago


 

移民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僑教與海外華人研究組課程綱要

科目名稱(中文):移民研究  科目名稱(英文):Migration Studies   全/半年 半 必/選修: 選 總學分數: 3 

授課教師: 楊聰榮  (國際與僑教學院 副教授)

本週主題

15.(6/1) 姓別社會 

 

指定書目:Sharon K. Hom, Chinese Women Traversing Diaspora. (Library of Congress, 1999)

推薦閱讀:

 

本週版主: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韻如重點:

Chinese women traversing diaspora
集結論文、回憶錄、 詩
議題:認同、社會處境、發聲、女性團結之可能性。
讀者不僅對離散、移民、難民、旅行者還有對公民身分的理解,藉由這些作品產生理解與共鳴。
在北京的第四次大會上發表,對在美國的移民、旅居者以及居留者必須適應調整的面向:原居地與現居地社區的適應,
最重要的是他呈現出中國女性在這過程中”身為”being與”成為becoming”的聲音與樣貌。
用尖銳、令人回味的字眼,訴說華人女性的離散心境。
In America
在美國
[Un]fracturing Images: Positioning Chinese Diaspora in Law and Culture
回復壓裂之圖像:華人離散在法律與文化中之定位
The Jet Lag of a Migratory Bird:Border Crossings Toward/Form the land that is not
移鳥之時差:非地之國境之去/從跨越
Self-reinstating and Coming to “Conscious Aloneness”
自我恢復與成為”有意識的孤寂”
Deep into Smaland
深入Smaland
Multiple Readings and Personal Reconfiguration Against the “Nationalist Grain”
對抗國家主義之多重解讀與個人重構
[Per]forming Law: Deform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
表演法律:形變與轉變
Coming to Terms with History
面臨歷史之辭彙
Too Many Things Forgotten
太多被遺忘的事了
Moving into Stillness
移入靜止狀態
Beijing Two
北京二
Growing Up and Crossing Borders:Tales from a Reporter’s Notebook
長大與跨國界:一個記者筆記的傳奇
Roundtable on the Fourth World Conference on Women and the NGO Forum, 1995
1995年第四屆女性與非政府組織論壇會議圓桌

 

俐君閱讀:

  1. 請問老師"TRAVERSING DIASPORA"是否有固定的中文翻譯? 其概念是否指流動性的離散??
  2. Introduction
    1. 第一段提出關於身分的流動變化
    2. "Chinese women"一詞在各種作品中所涵括的範圍與樣貌相當多元,不僅有多元的地域性,討論的概念也很豐富, 但此詞卻仍可清楚的概括所有 "Chinese Women"
    3. 本書收錄的文章許多都是以"敘事"分析手法呈現, 表現出個人情感
    4. 綜述各篇文章討論主題
    5. 從文章,研究中尋找自我,放棄自我的情形
    6. P.9有一段關於"身分"的描述,很有趣
    7. p.12沒有研究典範理論能概括或解釋the complexity, tensions, and potentiality of multiply inscribed and negotiated positionalities.
    8. "華人女同性戀者"的出櫃也就是進入自我
    9. 有研究者拒絕將"家"的定義釐清,而是更深地分解問題而非答案,不會輕易地貼上任何標籤.
    10. 有人提出以這些研究者的英文母語能力及融入西方社會的情形, 不需要再強化"Chinese Women"的議題.
    11. "葉公好龍"的故事引編者深思。1. 迷思 2.恐懼 3.不了解 4.尊重
  3.  
  4.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