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23) 移民研究方法
05 移民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
Miko Agozino,”Methods of Data Recepti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igration Research. (Ashgate, 2000)
本週版主:
由負責報告組別全體擔任版主,並選出一人做為
輪值主席
本週起會有一位印尼國家科學院的研究員來旁聽
這門課,課程進行方式可能會有所調整。
書目整理:
請整理相關議題的各種書目,包括課堂講
義及同學提供的材料,及自行找尋的參考資料
上課筆記:
上課內容與討論 Lecture and Discussion
由負責報告組別整理上課筆記,大家補充。
課前準備 Before class
在上課前撰寫課堂講義之摘要及心得,
負責報告組別要準備回答問題。
Roy: The title of each chapter
04-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igration Research. (Ashgate, 2000)
本書提供了移民研究所應具備的常識,包括理論與方法。男女作者來自十幾個不同國家,不同民族背景,寫作觀點兼顧了資深與新進研究人員的需要。
PART 1: Epistemological and conceptual issues
認識論和概念問題
1. Methods of data reception
收集數據的方法
2. Some conceptual thoughts on migration research
關於移民研究的概念
PART 2: The family and migration research
家庭與移民的研究
3. Linking migration and family studies: transnational migrations and the core of ageing parents
連接移民和家庭研究:跨國移民與其作為核心的年長雙親
4. Processes of reconstructing migration biographies: the experience of 'return'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of Europe after 1989
重建遷移傳記的過程:1989年後從歐洲西部到東部的"回歸"經驗
5. Notes on a Southern European model: immigration, the welfare state and the family
南歐模式隨筆:移民,福利國家和家庭
PART 3: socio-legal studies and migration research
社會法律研究和移民研究
6. Beware of strangers: the myth that immigrants are most likely to be Deviants
提防陌生人:移民最有可能脫離常軌的神話
7. Germany's repatriation policies and national tests in Russia: an ethnography of immigration policy.
德國的遣返政策和俄羅斯的國家測試:移民政策的人種學。
8. Investigating legal labour migration from the Maghreb in the nineties
九十年代來自北非馬格里布地區合法勞工移民的調查
PART 4: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migration research
國際關係與移民研究
9. notions unbounded: a critical (re)read of transnationalism suggests that U.S.-Caribbean circuits tell the story better
無限的概念:一個跨國主義的批判性(再)閱讀,顯示美國-加勒比迴路表現得更清楚
10. Post-Soviet minorities on the fence: ethnic Russians between Estonia,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分界上的前蘇聯少數民族:夾在愛沙尼亞,俄羅斯聯邦與國際社會之間的俄羅斯民族。
第一章:從認識論與本體論探討獲取資料的途徑
the chapter considers the ethical and practical reason why the lie called data collection must be replaced by the alternative suggested here.
為什麼被稱為收集數據的謊言必須更換為此處的建議?本章考慮了道德和實際兩方面的理由。
Methodologically, this chapter advocates data reception in preference to data collection because of ethical and technical reasons.
本章認為,以方法論而言,基於倫理與技術因素,(被動的)資料接收法優先於(主動的)資料收集法。
Ethically, this chapter points out that data collection tends to assume powerlessness of the source while data reception recognises the autonomy of the subject.
道德上,本章指出資料收集法傾向於假定資料來源是不由自主的;而資料接收法承認研究對象的自主性。
Furthermore, technically, this chapter argues that data collection is almost impossible because of the autonomous agency of the subject and so, the present writer assumes that the only thing social scientists should and can aspire to is the role of data reception.
另一方面,技術上來說,本章認為,由於研究對象的自治機關(會加以限制),資料收集法幾乎不可能實現;也因此筆者假定社會學家唯一能期望的就是資料接收法扮演的角色。
This means that the methods advocated in this paper are not new but by looking at the processe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the present writer was able to understand them better and to avoid possible distortions that the assumption of data collection could introduce into the comprehension of data.
這意味著:這篇文章倡導的方法並不是全新的,但從一個新的角度來看研究過程,筆者可以更正確地了解,並且避免扭曲「資料收集法可以導致對資料的理解」這個假設的可能性。
俐君分享:
每個字都懂, 但拼湊在一起就無法很清楚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涵, 越念越糊塗, 感覺作者似乎不是英文母語者, 思路也並非上次篇章的作者那般反覆驗證, 三天念起來都是一樣的感覺, 深感慚愧想找洞鑽, 但又不想什麼貢獻都沒有,
我就去看了一下這篇的作者Biko Agozino, 也許先了解這個人, 能更快理解他的想法:
1. 1961年生於奈及利亞, 於奈及利亞CALABAR大學取得社會學學士, 分別於英國劍橋大學與愛丁堡大學取得犯罪學碩博士學位.
2. 長期為Ashgate 出版公司編輯撰寫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Series in Ethnic, Gender and Class Relations系列專書, 自1997年第一本Black Women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Towards the Decolonisation of Victimisation 至今已有超過二十四本
3. 著力於非洲犯罪與公義研究, 以及非洲女性文化研究
4. 主張後殖民去殖民化, 討論西方國家的犯罪成長對非西方國家的影響與衝擊, 振興了受殖民地的種族與犯罪議題研究.
5. 主張英美俄南非等地對犯罪過度的制裁只會造成反效果.
6. 2003年著作Counter-Colonial Criminology: A Critique of Imperialist Reason是犯罪學研究必讀之書, 不只是討論犯罪內容, 而也討論到公平正義.
再看一次後的想法:
1. 直接想到詮釋學與實證學的理論.
袁慧敏:移民研究上的概念 some conceptual thoughts on migration research
- 現象與問題
- 家的概念
- 移民與類型學
- 移民的地理學
- 移民的類型
- 現代移民的四個階段:
- 第一階段:開始、志願與非志願移民、推力與拉力、簡單的去留決定
- 第二階段:移民的旅程
- 第三階段:移民的抵達、進入移居地與被移居地政府拒絕:合法的進入、無文件的進入與難民
- 第四階段:居留、過境、定居:移民的類型:永久移入、半永久移入、實際上的永久移入、無預定的永久居留、非移入、被移居社會包容與排除的情況、最終的觀察
課後分享 After class
在上課後提出你的心得及想法,研究規劃,
如果有相關資料分享,請提原件或連結。
俐君上課記要:
- 也有一派認為做研究不只是做研究, 而是認為有些事情不合理才做研究, 想要揭露一層迷思.
- 移民和犯罪容易連結在一起
- 標籤理論, Devi分享自家種族理論
- 半永久移入: 例子:泰國印度人
- 暫時性移入: 後代教育因素是一個好例子
- 定義為何?
- 每代情形不同
- 是否曾有移民記錄的家庭更易形成跨國現象, 本書中有一章提到家庭如何處理移民後留原地的長者照顧的問題, 也有性別差異的問題
- 外省人在台灣身分認同以及土地持有的問題是否會成為推力, 社會結構也是背景原因
- Devi 歷史資料是檔案館,來自政府資訊的收集, 自然有主觀條件在其中
-
-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